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 【组成】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社会和法制专业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历任主席】民革历任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李沛瑶、何鲁丽、周铁农。现任主席万鄂湘。 【组织发展】目前,民革在全国共有30个省级委员会、274个市级委员会、51个县级委员会,现有民革党员127930人。 【发展历程】1947年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第一次联合会议在香港举行。1948年1月1日,会议宣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
民革成立以后,参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成员,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民革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建立和健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在国家的改革开放建设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民革全党紧密围绕国家各项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积极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全面履行参政党职能,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始终以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鞭策和激励自己,是民革的光荣传统。
中国民主同盟
【简称】民盟 【组成】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历任主席】民盟历任主席为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史良、胡愈之(代主席)、楚图南、费孝通、丁石孙、蒋树声、张宝文。现任主席丁仲礼。 【组织发展】截至2017年10月底,民盟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盟员28.8万余人。 【发展历程】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建立和平、民主、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共同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盟遵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积极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后,民盟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围绕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灾害与社会管理、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盟十一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民盟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自身建设成效显著;秉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传统,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和科技界别特色,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
来源:中共中央统战部微信公众号“统战新语”
|